成语解释: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伸头去探看。形容行为鬼鬼祟祟。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回:“只是舒头探脑,望里边一望,又退立了两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断伸着脑袋张望。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清 李渔《玉搔头 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没有见识。
成语出处:向春《煤城激浪》:“你他妈的属家雀的,小头小脑料不了大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鬼头鬼脑”。
成语出处:马云鹏《雁塞游击队》第十七章:“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有些鬼头滑脑,对他的话不能全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
成语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座中几个人,都是浮头滑脑的,没有甚么事可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昏头昏脑”。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成语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奴才相。
成语出处:《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对着头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呆板、迟钝
成语出处: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夏主簿遭此无妄之灾,没头没脑的被贪赃州官收在监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年轻人的鲁莽冒失或很着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三个战士正毛头毛脑没有办法,见他回来了,眼里又放出光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情、相貌蠢笨痴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眉眼间的神色。
成语出处:宋·周紫芝《感皇恩》词:“思量也胜,看个眉头眼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伸着头偷看。
成语出处:《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东南西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成语出处: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辑略》卷七:“乡里诸贤文字,以为皆不免有藏头亢脑底意思,有学者来问,便当直说与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轻浮油滑;不诚实。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550 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盖法国礼拜六派,油头滑脑,其到中国来,大概确是搜集小说材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摇头稾脑”。
成语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前记》:“《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幌脑的高兴了一大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蔫:枯萎;耷:垂。没精打采的样子。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满银蔫头耷脑走出门坎后,惊讶地看见是他的小舅子,便把罗着的腰直了一下,脸上倒显出了几分羞愧的颜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分辨不清。形容十分周密不露破绽。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丢三落四。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如痴如呆,有头没脑,说着东边,认着西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同“贼头鼠脑”。
成语出处:《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同“贼头鼠脑”。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我总疑着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成语出处: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楞头楞脑”。
成语出处: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碰壁,行不通。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9卷:“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二三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磕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颠:晃动;播:通“簸”,摇荡。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马上说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颠:晃动;簸:摇荡。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清·戴珞《滕阴杂记》第二卷:“从今那复容高傲?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说堂时垂手呵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小心胆怯张望貌。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到了园中,果然阴气逼人。贾赦还扎挣前走,跟的人都探头缩脑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成语出处: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来干什么,都低头耷脑,蹑手蹑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终看他未破,时时去他那下探头探脑,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低头耷脑”。
成语出处:梁斌《红旗谱》一:“老祥子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头搭脑坐在台阶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癫:神经错乱。疯疯癫癫。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在这里癫头癫脑的,看你这样子,就猜得到你干了什么事回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楞头楞脑”
成语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成语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愣头愣脑,没分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昏头搭脑”。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成语出处: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成语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獐:牙獐。形容人的面貌猥琐。
成语出处:《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
成语出处:林语堂《上海颂》:“及那些滑头滑脑的旅馆茶房的都市三呼:你真是伟大而不可思议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成语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行动生硬的样子。多指说话不讲方式、直来直去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针头线脑”。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只有晁夫人是个不肯忘旧、念人好处的人,凡是便人回家,不是二两,就是一两,再少也是五钱,分外还有布匹鞋面、针头线脑之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颠:晃动。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说他,胡猜乱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到处碰壁。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3回:“这有何难?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磕头碰脑,满路都是同年,这有甚么难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寻:探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相貌不周正。
成语出处: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阎王爷叫你当穷汉,斜头歪脑还想把身翻。”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