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言不达意”。
成语出处: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言无二价”。
成语出处: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诡随:随机应变。说话不谲诈善变。
成语出处: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清明虚受,磊落标奇,言不诡随,行不苟合,游必英俊,门无尘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言行不一。
成语出处: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践行:履行。说了的话不能实行。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此刻害我做了个言不践行的人,我气的就是这一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言不由衷”。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谙:熟悉。说话用词不能依据经典。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成语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