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梅花百咏 其十六 西湖梅。元代。冯子振。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冯子振。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苏州府吴县朱良知 其二。明代。海瑞。哲人逝矣泰山倾,载道弦歌总哭声。南国甘棠思德政,雷阳枯竹动民情。忠扶社稷轻荣辱,功满乾坤任死生。屡疏承恩留白骨,英灵千载佐平成。
徐甥子修童赘。明代。沈周。吴人多男效秦赘,赘男与人如接树。抱他根本作春色,为荣为枯信天赋。小儿拜我下堂行,双丱垂疏绣襦裤。欣欣何省傍人门,离家苦动爷娘虑。老夫为渠且莞尔,儿债眼前宽一步。
金缕曲 成都夜饮。近现代。陈仁德。痛饮当今夕。对金樽,几番慷慨,几番悲戚。千里相逢须一醉,莫管秋风萧瑟,任满地,黄花堆积。长夜高楼灯火灿,渐锦官城黯车声寂。肝胆热,吐胸臆。读书报国谈何易。望寰中,冠盖相逐,冤魂群集。炮火横飞兵车乱,一霎京都血碧。空费尽,书生心力。过眼云烟真若梦,猛回头百代皆陈迹。长啸起,仰天立。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尾犯·甲辰中秋。宋代。吴文英。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出省马上有怀蒋颖叔二首 其二。宋代。钱协。不论埃壒与涂泥,封印还家日已西。岂比元戎碧油下,貔貅绕帐马千蹄。
癸卯秋西湖遇姚叔度先生赋此为别。明代。安希范。僧寮一握手,肝胆即相亲。落漠神情远,疏狂意气真。雄谈消鄙吝,高度迥风弋。泛艇从朝夕,开尊互主宾。茗将交共淡,酒与德俱醇。洒翰皆词客,徵歌并丽人。追欢常恐后,痛饮不辞频。灵药期同采,幽兰许共纫。他年禽尚约,临别更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