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七月犹炎暑,城下归人趁行侣。十年为客忆东吴,一日辞亲发南楚。
楚江吴江路几多,扬帆处处尽经过。琵琶亭边有明月,长干门前闻踏歌。
千里苏台在行目,忽度枫桥到乡曲。顾瞻桑梓杂悲欢,纷引亲朋问寒燠。
吴中归日嘉可游,知君未得久淹留。晚岁还为越乡叹,他州重有倚门愁。
送杨翥孝廉归吴中。明代。杨士奇。城中七月犹炎暑,城下归人趁行侣。十年为客忆东吴,一日辞亲发南楚。楚江吴江路几多,扬帆处处尽经过。琵琶亭边有明月,长干门前闻踏歌。千里苏台在行目,忽度枫桥到乡曲。顾瞻桑梓杂悲欢,纷引亲朋问寒燠。吴中归日嘉可游,知君未得久淹留。晚岁还为越乡叹,他州重有倚门愁。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杨士奇。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赠陶山人。唐代。刘得仁。处士例营营,惟君纵此生。闲能资寿考,健不换公卿。药圃妻同耨,山田子共耕。定知丹熟后,无姓亦无名。
又赐宴自歌。唐代。崔日用。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日用读书万卷,何忍不蒙学士。墨制帘下出来,微臣眼看喜死。
送熊山人。明代。莫止。山人日昨匡山来,双屩尚带匡山苔。谭山说水神转健,白日口角生风雷。方舆万里若指掌,听者如堵皆颜开。梁清溪头倏言别,更踏何处烟霞堆。达人游陟先海岳,潢池培塿胡为哉。何时重饮惠泉水,我欲与究玄黄胎。
孟子·尽心知性。宋代。陈普。心具良知所性根,若非穷理亦能昏。心须物格无余蕴,藩蔽开除本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