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四十,万事付因循。乍见少而老,相随病与贫。
年年仍故我,得得且随人。鲍叔能知己,王融莫笑人。
除夜三首 其三。明代。王鏊。明朝成四十,万事付因循。乍见少而老,相随病与贫。年年仍故我,得得且随人。鲍叔能知己,王融莫笑人。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王鏊。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瑶华 代许滇生六兄题海棠庵填词图。清代。顾太清。闲庭日暮。绛雪霏香,绕海棠无数。苔痕草色,自有个、人在花深深处。故烧高烛,照春睡、乌阑亲谱。衍波笺、斟酌宫商,付与双鬟低度。红牙缓拍新声,正料峭微寒,花影当户。搓酥滴粉,还又怕、帘外柳梢莺妒。春阴乍满,却不是、听风听雨。擅风流、小样迦陵,一缕茶烟轻护。
和元晦醉下祝融。宋代。张栻。云气飘飘御晚风,笑谈嘘吸满心胸。须臾敛尽还空碧,露出天边无数峰。
去岁和元翁重到双涧寺观余兄弟题诗之篇总忘。宋代。黄庭坚。素琴声在时能听,白鸟盟寒久未寻。眼见野僧垂雪发,养亲原不顾朱金。开泉浸稻双涧水,煨笋充盘春竹林。安得一廛吾欲老,君听庄舄病时吟。
玉蕈。宋代。施枢。幸从腐木出,敢被齿牙和。真有山林味,难教世俗知。香痕浮玉叶,生意满琼枝。饕腹何多幸,相酬独有诗。
东昌得家书。明代。唐之淳。七月家书远使将,那知今夜泊东昌。朝来曾与家人说,蜡烛开花鹊噪樯。
和安上弟游湖山诸寺二首。宋代。苏颂。四百僧居胜沃洲,北连高岭万松稠。似将天下江湖景,都作云屏置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