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葡萄酿,祗凭玉露斯。愁多须此仗,禄薄本相宜。
束带陶将去,登楼粲有思。何言顽与圣,更尽手中卮。
尝酒。明代。李舜臣。岂是葡萄酿,祗凭玉露斯。愁多须此仗,禄薄本相宜。束带陶将去,登楼粲有思。何言顽与圣,更尽手中卮。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李舜臣。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山间三首。宋代。孔武仲。柔条细叶谩成业,亦有悬崖出小红。欲试金丹求不死,灵苗应在此山中。
张工部至薄寒山下有书无由驰报輤车之至倍切悲怀。唐代。权德舆。书来远自薄寒山,缭绕洮河出古关。今日难裁秣陵报,薤歌寥落柳车边。
何曾学圃学为农,陋巷萧然白发翁。便拜冯唐长郎署,更荣弘景相山中。
诏褒忠孝垂青史,上想仪型遣画工。庄叟湛然元不动,平生风雨视穷通。
径坂左司使君惠和近诗为亲而喜合天理之公得性情之正复用韵以庆 其二。宋代。赵汝腾。何曾学圃学为农,陋巷萧然白发翁。便拜冯唐长郎署,更荣弘景相山中。诏褒忠孝垂青史,上想仪型遣画工。庄叟湛然元不动,平生风雨视穷通。
南亩耕农诗应制。明代。吴伯宗。有客居南亩,为农尚力耕。春风茅屋静,旭日晓窗明。碧涧连云色,晴江漱石声。披烟晨起早,带月夜归清。鸡犬声相闻,牛羊卧不惊。阶前留晚翠,场圃迄秋成。陶令偏成赋,庞公不入城。朋来三径小,酒尽一壶倾。化雨诗书泽,开云竹树情。极知蒙帝力,聊用乐吾生。理世徵髦士,周行列俊英。他年来束帛,努力报荣名。
分献次青溪太宰韵(时青溪分得星辰二,是日。明代。李东阳。星坛对立本联班,复磴凭空不易攀。良久夜方移斗柄,早时春已到人间。朱旗影隔天门静,玉佩声随阁道还。旧日同年今并命,共从光霁识威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