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代今词客,东江复此行。山闻霞似色,湖忆镜为名。
严濑千岩迥,枚涛八月惊。天台仍胜绝,随意畅高情。
寄黄时庸浙中。明代。李舜臣。昭代今词客,东江复此行。山闻霞似色,湖忆镜为名。严濑千岩迥,枚涛八月惊。天台仍胜绝,随意畅高情。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李舜臣。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水村歌。元代。龚璛。吴中水为乡,人与凫鹥□。□□□□年,黄梅少时雨。农不田畴占洲渚,乡风用锄不用犁,筑塍踏车儿女妻。农家辛苦亦复乐,高低两□□□角。自爱茅檐暖,莫厌社酒薄,□□赛神卜东作。饭牛何必歌,□□尚可著。十年种树树满村,明年养蚕蚕百箔。
赠邢刍甫。宋代。陆游。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堪笑陆翁邻鬼录,尚惟邢友擅人豪。杜门虽少客载酒,落笔已能奴命骚。安得相从北窗下,丐君剩馥与残膏。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 其二十 谢仆射。近现代。弘历。环洲穷窈窕,绝壑探清整。驾言命巾车,退食出兰省。素心契九秋,目与天水永。黄华发幽崖,绿柯荫高岭。俯仰得所欣,西峰衔落景。偃憩御閒轩,凉蟾悬夜静。曾是耽寥寂,所好性各秉。折麻寄知音,聊以当歌郢。
和杨升庵采兰引。清代。李棠阶。上山采幽兰,幽兰苦无多。秋草随山深,萋萋被岩阿。抱芳立空谷,岂杂薜与萝。采之遗相思,路险云雨过。苍翠日满眼,复恐荪芷讹。荪芷讹犹可,萧艾将奈何。
早秋言怀。宋代。田锡。清秋江国有余暄,谢朓遗风称雅言。帘下水亭人吏静,窗分竹阁簿书繁。坐来幽蝶双飞过,吟次高梧一叶翻。自笑无能蒞公事,将何才术报君恩。
次韵景仁海次西还二首 其二。宋代。李之仪。二月春阴到水滨,秋风重见玉蟾新。无端扰扰来还去,只恐沙鸥解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