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祗园佳境深,白云堆里路难寻。禅房未了看花兴,清梵空闻隔叶音。
酒醒微风双树远,诗成斜日半山阴。相逢拟就汤休宿,古钵分泉洗渴心。
寻功德寺失道。明代。刘大夏。最是祗园佳境深,白云堆里路难寻。禅房未了看花兴,清梵空闻隔叶音。酒醒微风双树远,诗成斜日半山阴。相逢拟就汤休宿,古钵分泉洗渴心。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刘大夏。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复用九日诗韵呈黄寿鹏。宋代。朱之才。忽忽天星二十九,当年曾醉琼林酒。春风射策紫垣深,犹记灵和殿前柳。与君虽异千佛名,出入南宫同户牖。春蚕食叶七千人,看君运笔如挥帚。妙龄忠气轶衡嵩,馀子纷纷真培塿。那知晚节岱阳城,白发苍颜两閒叟。君材有如万斛舟,顾我碌碌才筲斗。时穷壮士或饭牛,遇合封侯起屠狗。东皋有田供王赋,天寒且辍扶犁手。寂寥圭窦对书册,火冷灯青夜方久。先生乘兴肯相过,亦有青钱沽玉友。
灵香阁。宋代。吕希纯。昔闻僧道开,清净本求佛。谈经悟教藏,施药蠲众疾。临嶂起重阁,最上构禅室。灵香邈可继,壮丽固已轶。桐庐潇洒郡,兹阁更奇屈。峰峦互掩映,松竹富蒙密。我来一伏槛,紫翠竞森出。尘襟与羁帻,中坐怳已失。清风来甚远,冲气久弥逸。东轩视蟠桃,仙路如彷佛。
己丑除夕志喜。明代。徐熥。一岁尽今夕,悲欣异去年。梅花送残腊,莲炬吐芳烟。淑气回蓂荚,条风度管弦。老亲欢膝下,稚子戏灯前。柏酒山妻进,辛盘诸弟传。天伦有真乐,喜极不能眠。
梅花喜神谱 其一 蓓蕾四枝。宋代。宋伯仁。南枝发岐颖,崆峒占岁登。当思汉光武,一饭能中兴。
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金朝。杨奂。仙家静住西南溪,竹外须信无馀师。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何时借我半窗月?万里黄尘双鬓丝。
次韵谢兄立春戏拟春帖子。宋代。方岳。天地春回万寿杯,宫云留雪玉崔嵬。晓供帖子琼幡重,携得韶风下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