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论诗三十首·其一。金朝。元好问。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青玉案 美人眉。清代。沈谦。卷帘深坐苔痕浅。知心里、将谁怨。袅袅蛾儿新出茧。何段京兆,自胜虢国,十样随人换。镜中巧抹春山远。病起无端又重看。有限青颦愁不断。暂时佳会,此生薄福,消得梁鸿案。
无名氏青县察院留题诗。清代。崔旭。县古当衢路,行台枕碧流。蝉声喧树里,帆影度墙头。疆场传多事,桑麻报有秋。忧愁惟尽瘁,风雨入沧州。
贺潢涧公九月十六初度。明代。陈圭。寿酒频倾年复年,金章紫绶色长鲜。安期火枣秋初熟,方朔蟠桃晚更圆。丛菊霜清芳气袭,甘棠风静颂声传。蹇予下榻劳青眼,为赋南山松柏篇。
再次韵四首呈至父 其二。宋代。葛胜仲。棘绕重门昼亦扃,白袍摇笔坐中庭。摛词绵密多根道,论事轩昂各传经。学博素推通德里,名高先动进贤星。知谁吉梦如扬辇,一石龙驹落大霆。
赠相者王月屋。元代。任士林。布囊诗卷胜黄金,白纻乌纱碧眼深。自是清时少遗逸,不须物色到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