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高长说耻凫趋,岁晏园林恋隐居。
陋巷自甘栖短褐,侯门终不曳长裾。
夜吟雪屋冥搜句,春结烟蓑老钓渔。
为我红尘偶为吏,近来还寄绝交书。
寄漳川隐士。宋代。寇准。志高长说耻凫趋,岁晏园林恋隐居。陋巷自甘栖短褐,侯门终不曳长裾。夜吟雪屋冥搜句,春结烟蓑老钓渔。为我红尘偶为吏,近来还寄绝交书。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桂林道中怀泽想已过衡州。明代。蓝智。独行桂林雪,遥望衡山云。骥子别我去,定过湘江濆。湘江日东注,客子在岐路。天低洞庭野,日落长沙树。翩翩北飞雁,杳杳南去舟。昨朝发陆口,几日出袁州。千里杉关道,路平到家好。手持一缄书,为访山中老。归来蓝涧滨,綵衣照新春。上堂拜慈母,一一说远人。远人苦思归,发短日已白。惟有忧国心,持之比金石。我无负郭田,种杏溪南山。清泉足洗耳,瑶草堪怡颜。我纵未得归,为我谢耆旧。早晚脱朝簪,云林扫丹臼。
送唐子畏之九仙山祈梦。明代。王鏊。人生出处天难问,闻有灵山试扣之。三月裹粮真不易,一生如梦复何疑。天台雁荡归时路,秋月春风别后思。我亦有疑烦致问,苍生帖息定何时。
过聊城。明代。李贽。谁道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渤海新开府,中原尽点兵。倭夷两步卒,廊庙几公卿。不见鲁连子,射书救聊城。
又游仙诗一绝(见《唐诗纪事》)。唐代。曹唐。靖节先生几代孙,青娥曾接玉郎魂。春风流水还无赖,偷放桃花出洞门。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宋代。苏辙。乱山无尽水无边,田舍渔家共一川。行遍江南识天巧,临窗开卷两茫然。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