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仙人劝我食,令我头青面如雪。
逢人寄君一绛囊,书中不得传此方。君能来作栖霞侣,
与君同入丹玄乡。
寄菖蒲。唐代。张籍。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仙人劝我食,令我头青面如雪。逢人寄君一绛囊,书中不得传此方。君能来作栖霞侣,与君同入丹玄乡。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赠别毛先辈。明代。王祎。赤日黄尘遍九垓,故山无日不兴怀。西溪精舍君归看,书带春深绿绕斋。
城东避暑次廉伯陆先生元韵二首 其二。明代。吕卣。暑气蒸人欲濯川,群公郊野喜镳连。追凉合坐池边树,医俗还寻竹里廛。耕凿不知恩似海,笑谈忘却日如年。诗成东阁翘材馆,留与君家作胜传。
郊居许敬臣廉使见过。元代。张养浩。野处欲忘世,况乃平昔友。寥寥数亩园,甘此养衰朽。兹晨君见过,童稚骇而走。牙纛明郊原,骑从隘岩薮。辉光生泉石,意气排户牖。握手论夙心,相看各白首。亹亹及经术,眷眷接杯酒。嘉我高尚怀,一卧七年久。自言微亲老,亦欲谢纷纠。从仕非不佳,其奈多掣肘。所以明哲人,往往去之陡。此言公近谀,彼节余何有?本期野老俱,孰敢达者偶。渺渺烟林合,浩浩风隧吼。涓涓水穿竹,忽忽日低柳。出门俱黯然,人影乱田亩。
管大兄弓伯挽歌二首。明代。王夫之。薤上露,光油油,日出曈曈,其光易收,乐日之匿得久留。将何奉,奉咿嚘。室有妇,膝有儿。儿为父,妇为师。夔夔终日夕,鸡鸣晨起以奉之。妇步亦步,妇趋亦趋,伛伛偻偻,为儿觅肥腴。如何令死心怦摧,姝姝媚媚,眉不得开,将此悲君胡当哉。日已匿,阴已霾,轶云霓,足徘徊,露晞朝阳乐无涯。
和景仁夜读试卷。宋代。司马光。安前宫烛堕花频,满目高文妙入神。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
再挽王长公二十首 其十四。明代。胡应麟。双旌曾驻白公堤,夹岸桃花送马蹄。大笔今悬娄水上,高门元峙越台西。两高岩壑争奇句,三竺云岚护旧题。陈迹诸王何处问,乱山严濑夕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