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内外家,忧患两如麻。
别泪行三岁,思心各一涯。
海边昏雾雨,塞外惨风沙。
安得云飞术,乘空去不遐。
鄜州怀聂之美。宋代。司马光。何言内外家,忧患两如麻。别泪行三岁,思心各一涯。海边昏雾雨,塞外惨风沙。安得云飞术,乘空去不遐。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上岳阳楼。清代。黄遵宪。巍峨雄关据上游,重湖八百望中收。当心忽压秦头日,画地难分禹迹州。从古荆蛮原小丑,即今砥柱孰中流。红髯碧眼知何意,挈镜来登最上头。
巴山兄自山东寄赐《故山明月图》,拜读再三,赋诗致谢。近现代。陈仁德。忆昔聚故园,日日论翰墨。自君去山东,欲见不可得。绿衣昨日来,万里传尺幅。展卷云水涌,茫然夜色逼。明月穿云出,照见峡江楫。故山景依依,中有情如织。凝神读再三,仿佛君在侧。因思巴山君,笔底有深意。虽云别故乡,山月犹堪忆。谁云憎谗人,乡思不可抑。遂将万种情,倾泻入墨迹。令我万里外,掩卷独叹息。
赠终南山傅山人。唐代。姚合。七十未成事,终南苍鬓翁。老来诗兴苦,贫去酒肠空。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生涯枯叶下,家口乱云中。潭静鱼惊水,天晴鹤唳风。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还至胥江顺庆儒懿嘉贞恭慈国诸侄来迎 其二。明代。区大相。远道能怜叔,相将短棹迎。书常隔岁至,学有十年成。欢剧追儿戏,情多唤小名。东山棋局在,或可谢苍生。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二。明代。李攀龙。谁遣明珠掌上来,秋风吹笼石榴开。若非金谷园中树,定是河阳县里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