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十二月奉教作。唐代。李峤。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李峤。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鹧鸪天(次韵赵路分生朝所赋)。宋代。韩淲。便把山林寄此身。也须诗酒属吾人。仙家旧是金堂士,吏隐新收玉局名。惟自乐,不忧贫。渊明谈笑更清真。年年眉寿登高后,醉帽常留菊满簪。
朱来鸟歌一首。明代。黄省曾。南方朱来鸟,绀羽何翩翩。蛾眉纤手啖玉屑,春风衔花灵沼边。金华纸上心经传,万回泣笑诗百篇。此水双珠血满川,青牛赤虎太平年。仙机莫识玄中玄,仓卒鸾舆幸奉天。君王玉殿斩狻猊,宝剑白日生苍烟。数尺光明黄屋前,琥珀匣碎君恩全。蛇不为龙鼠非虎,田父之语非徒然。汉高堕阱在彭原,酂侯火迫真堪怜。
古歌三首 其三。清代。周馨桂。俯仰同饮啄,安在拘颜形。百年共须臾,爱憎何独明。四座各寿考,相与保百龄。
乌夜啼(夜坐)。宋代。张鎡。月儿犹未全明。乞怜生。几片彩云来去、更风轻。应见我。行又坐。苦凝情。卷起帘儿不睡、到三更。
游杏溪兰若。唐代。姚合。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