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洲无远近,一树一潭春。芳草留归骑,朱樱掷舞人。
空花对酒落,小翠隔林新。竟日皆携手,何由遇此辰。
宴伊东岸。唐代。李端。晴洲无远近,一树一潭春。芳草留归骑,朱樱掷舞人。空花对酒落,小翠隔林新。竟日皆携手,何由遇此辰。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十首 其三。明代。杨基。性懒逢春睡转昏,晓莺多在梦中闻。故人锦字凭谁寄,学士银鱼每自焚。布谷雨晴宜种药,葡蒲水暖欲生芹。相思未信蓬山远,只隔江东一片云。
荆州六咏送子约 其一 荆门山。明代。皇甫汸。苞匦通周贡,輶轩问楚程。巉崖天外断,积水雾中明。涧道悬萝密,衙斋对竹清。君行非习险,心计在持平。
雨夜。宋代。陆游。细雨催扃户,昏灯照拥衾。倦知秋漏永,瘦怯晓寒深。林鹊依檐宿,莎虫入户吟。此时搔短发,谁会欲归心?
送邹坤初归山东。明代。魏际瑞。超然台上客,九月客燕台。白玉何为者,黄金道可哀。风尘沧海尽,烟树穆陵开。为约今归去,明年还更来。
得莫如山浦文玉和章复用韵一首禁体物语。明代。邵宝。初阳一点便成妍,占断容春小阁前。犀浦有招须避地,海棠相见定忘年。姿容漫倚云边客,香影空传海上仙。寄语诗人休物色,已知描画不如天。
闻川楚捷音喜而有作 其二。清代。李学孝。汉水奔流急,巴山夜雨寒。投戈思扼险,拔剑喜登坛。壮士论功易,饥黎转饷难。中原消息近,莫便卸征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