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初送子卿回,汉月明明照帐来。
忆著长安旧游处,千门万户玉楼台。
相和歌辞。昭君词。唐代。李端。李陵初送子卿回,汉月明明照帐来。忆著长安旧游处,千门万户玉楼台。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晚泊杨庄。明代。文徵明。碧云微敛四山苍,晚泊孤舟对夕阳。店舍寂寥斜带水,人家篱落尽栽桑。风烟入望知何处,鸡犬相闻自一乡。正自旅怀眠不得,数声渔唱起沧浪。
城南书感似以典侄二首 其一。明代。郑学醇。世事回看尽惘然,城南风物最堪怜。疏钟晓寺曾灯火,屈指于今是几年。
初夏病起同梵音公坐玉渊潭。明代。释今全。久病成疏懒,忘机日枕流。好花犹共啸,春鸟尚能留。对坐宴危石,临风足古丘。薄寒动归思,前路水西头。
别州民。唐代。白居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