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捣药夜窗深。
石上开仙酌,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云阳观寄袁稠(一作元阳观寄元称)。唐代。李端。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捣药夜窗深。石上开仙酌,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过罗溪,南望抚州泉岭。宋代。杨万里。泉岭诸峰太劣生,与侬争走学侬行。苍官总上山头去,一色前驱娖翠旌。
送曾译史归山中。明代。周玄。邻霄台下罢登临,一曲离歌泪满襟。芳草怀人频积梦,流年远别又惊心。春城雁去余寒尽,野戍花飞暮雨深。今日远寻陶令尹,青山卧病谢朝簪。
【中吕】喜春来 六艺礼夙兴。元代。马致远。六艺礼夙兴夜寐尊师行,动止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柳溪中,人世小蓬瀛。乐宫商律吕随时奏,散虑焚香理素琴,人和神悦在佳音。不关心,玉漏滴残淋。射古来射席观其德,今向樽前自乐心,醉横壶矢卧蓑阴。且闲身,醒踏月明吟。御昔驰铁骑经燕赵,往复奔腾稳似船,今朝两鬓已成斑。机自参,牛背得身安。书笔尖落纸生云雾,扫出龙蛇惊四筵,蛮书写毕动君颜。酒中仙,一恁醉长安。数盈虚妙自胸中蓄,万事幽传一掌间,不如长醉酒垆边。是非潜,终日乐尧年。
屴崱峰酬陈子惟浚。明代。傅汝舟。秋日同高望,秋空指顾间。白为溟海浪,青尽岛夷山。逐客停杯酒,悲风动壮颜。去天虽不远,谁扣紫皇关。
黄天谷赠诗次韵二首 其二。宋代。刘克庄。世无仙则已,有必属斯人。丹熟将分友,云游每念亲。小窗时读易,静室夜修真。符篆皆馀事,题诗亦出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