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
惠远纵相寻,陶潜只独酌。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
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长安书事寄薛戴。唐代。李端。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惠远纵相寻,陶潜只独酌。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七夕。宋代。韩琦。星潢今夕度仙辀,人世争为乞巧楼。万室瞻迎皆欲得,一生孤拙未尝求。缑山月白遗新曲,汉殿窗明识旧偷。若道营桥真浪说,如何飞鹊尽髡头。
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唐代。陈羽。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剑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独鹤心千里,贫交酒一卮。桂条攀偃蹇,兰叶藉参差。旅梦惊蝴蝶,残芳怨子规。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
如梦令。元代。谭处端。落魄无拘野叟。自在逍遥闲走。他日返家山,重会云朋霞友。知友。知友。共饮蟠桃仙酒。
麻姑山。宋代。王无咎。仙軿昔日此留连,气象辽辽尚宛然。溪落断崖为远瀑,路从绝顶见平田。千年芝有灵禽戏,一洞云留羽客眠。已乐胜游尘境外,况陪清论酒尊前。
诏下有感。宋代。宋庠。釐席思贤久,公车下诏新。金酬燕市骨,蒲裹汉家轮。署行乡论秀,观光国有宾。台招能赋客,关识卖符人。三府催偕计,诸儒待聘珍。掞天持笔距,连袂照袍银。丹穴皆来凤,灵渊并躍鳞。请行多下客,答策有平津。荣路争高足,孤生最滥巾。一鸣方及旦,六律肯遗春。类鹄犹烦刻,成龙不懼真。纵无清夜诵,犹继壤歌民。
浣溪沙 奉酬抚五归燕之什,即用原韵。近现代。刘永济。蘸尾新波漾曲黄,巢痕重认读书堂,输他云路得还乡。软语向人多蕴藉,蹴帘惊梦忒轻狂,可能衔恨付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