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喜无事,多卧竹林间。此日一相见,明朝还掩关。
幽人爱芳草,志士惜颓颜。岁晏不我弃,期君在故山。
卧病别郑锡。唐代。李端。病来喜无事,多卧竹林间。此日一相见,明朝还掩关。幽人爱芳草,志士惜颓颜。岁晏不我弃,期君在故山。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狼山。宋代。华镇。长江到海处,独秀峙江干。平野根虽阔,惊涛迹未残。高环僧刹稳,翠入郡楼寒。千里吴王国,临窗仔细看。
浣溪沙 其四 桐屋读书。清代。杨芸。百尺高桐坠绿鲜。琐窗曾共理芸编。双珠争说孟家贤。露暝疏帘凉似水,叶低幽幌碧于烟。青衫消瘦傍吟蝉。
从吾亭为彭凤仪都宪作。明代。张弼。倏如炎火忽如冰,荣辱升沈不可凭。直道且须随我好,抗言那计被人憎。千钟有分还充腹,一枕无由便曲肱。从此名亭聊见志,侧身天地自兢兢。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五十八。明代。王夫之。方春两眼不曾饥,饱拣花枝到柳枝。哀乐无端生杀外,河山有样去来时。狂夫顾笑难消汝,哑女当歌拟倩谁。何事延陵观乐客,强删苗黍下泉诗。
酬朱德先琼州见怀。明代。薛始亨。芳草王孙尚未归,群鸥海上已忘机。金丹欲附青冥翼,玉趾曾过白板扉。翡翠度烟秋岸阔,桄榔吹雨估船稀。劳君千里长相忆,为报加餐但采薇。
戊辰春二月晦日同栖鸾子送所亲过宝积题壁间。宋代。张元干。春江因送客,云峤更登临。精舍经行地,征人去住心。猿啼清梦断,花落晓窗阴。胜践成三宿,俱来此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