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代村中老人答。唐代。李端。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陪董令升西湖阅竞渡。宋代。朱翌。驰波斗舰疾轻鸿,歌鼓喧天保岁丰。直面北风吹雨过,卷帘斜日照楼红。吴儿戏水用长技,太守行春如醉翁。社稷中兴岂无日,群鱼跃水正飞空。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 万桂山房。明代。周瑛。山房白日静,左右列图书。哲人久不作,掩卷空欷歔。
东山吟。唐代。李白。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佳雪应时呈司土使君三首。唐代。朱长文。炫晃天花著物新,壶中万景净无尘。光辉只欲饶寒士,清洁尤宜比古人。韦白吟时飘入砚,邹枚燕处舞回茵。明年霄汉横飞去,应踏繁霙拜玉宸。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 其五。宋代。邓忠臣。秋日同文馆,来游翰墨场。预闻周俊造,多有汉文章。兰室依新润,芸书识旧香。逢辰强思报,矫首咏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