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遣戍役,才子欲离群。部领河源去,悠悠陇水分。
笳声悲塞草,马首渡关云。辛苦逢炎热,何时及汉军。
奉送宋中丞使河源。唐代。李端。东周遣戍役,才子欲离群。部领河源去,悠悠陇水分。笳声悲塞草,马首渡关云。辛苦逢炎热,何时及汉军。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尘。宋代。朱克诚。一骑骎骎涉远途,纷纷如雾暗云衢。迎风却认沙中起,过雨还从陌上铺。乱逐行车迷剑佩,不随流水入江湖。祗今四海升平日,伫见晴空一点无。
清平乐 赠瑞岩观解道士。明代。陈霆。寻真何处。来到桃源地。满路松花金粉坠。时有白云来去。洞门小扇初开。一双玄鹤迎来。请去先生双屐,莫教踏坏苍苔。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唐代。杜甫。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晰。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羡君齿发新,行己能夕惕。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回身视绿野,惨澹如荒泽。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时哉高飞燕,绚练新羽翮。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无令轩车迟,衰疾悲夙昔。
出塞曲十六首 其十二。明代。胡应麟。渔阳东望海云平,横笛偏吹骠骑营。绕夜落梅春不断,千山明月满龙城。
题郑驸马林亭。唐代。姚合。东园连宅起,胜事与心期。幽洞自生药,新篁迸入池。密林行不尽,芳草坐难移。石翠疑无质,莺歌似有词。莎台高出树,藓壁净题诗。我独多来赏,九衢人不知。
秋日汴京同马希穆登上方琉璃塔。明代。揭轨。东出榛莽间,宫城何窈窕。悲凉金故都,秋日荒台沼。浮屠出苑边,上跨清虚表。琉璃半莓苔,五色犹皎皎。罘罳映落花,觚棱却飞鸟。昆仑倚户阴,海色当窗晓。佩声河汉落,屐齿天香绕。野夫方留滞,万染何时了。去汉春已深,游梁秋又抄。登高慨摇落,令我忧心悄。飘飘茂陵客,高兴秋天杳。彩毫不胜寒,仙露知多少。落日望江南,一点青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