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唐代。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
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笙: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凤吹声:吹笙的声音。
重门:重重的大门。
千树花:千桃树上的花。
钱钟书《通感》一文,列举李贺等唐代诗人作品,详细分析了“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描写音乐的篇章。郎士元这首小诗就运用这种描写手法,即“通感”。它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这是一首听笙诗。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就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运用的许多摹状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不知墙外是谁家”,对笙乐虽以天上曲相比拟,但对其实际来源必然要产生悬想揣问。诗人当是在自己院内听隔壁“邻家”传来的笙乐,所以说“墙外”。这悬揣语气,不仅进一步渲染了笙声的奇妙撩人,还见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情态,也间接表现出那音乐的吸引力。于是,诗人动了心,由“寻声暗问‘吹’者谁”,进而起身追随那声音,欲窥探个究竟。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不禁令人于咫尺之地产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了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是从如泣如笑的乐声着想,“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从《梅花落》曲名着想,而此诗末句与它们都不同,仍是从奏乐的环境着想。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十分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它同时又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
此诗三句紧承二句,而四句紧承三句又回应首句,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从“隔彩霞”到“碧桃千树花”)。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而又避免对音乐本身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运用上算得是独具一格的。
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郎士元。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三十一岁吟。宋代。刘黻。三十一年鸿荡癯,只影流落长江湄。耐寒忍苦还力饥,寤寐千古圣贤书。有时理到意独会,有时慾动心如痴。有时目睫交宇宙,有时咫尺生藩篱。有进开口邈豪杰,有时瞑目婴儿。坚凝力量在深省,但守潇潇风雨难。
戴氏楼居次韵。元代。舒頔。山环水绕居之安,图画森列宜晚看。翠幕低垂爽气肃,银灯高照书声寒。世情颇觉眼界窄,酒量不博诗肠宽。湖海平生今白发,掀髯一笑倚朱阑。
发家书。唐代。王质。别乘非为辱,江陵稍近家。牙绯虽滞色,头白亦增华。见说堂前竹,胜如屋角花。脱身归到得,馀事总尘沙。
蓝生扩之常虑予召毁故作此解之 其四。明代。邹元标。人间毁誉寻常耳,定脚江门我最真。千古真人千古眼,尧仁蹠暴总纤尘。
挽罗都御史。明代。丘浚。六飞北狩无消息,边城四望狼烟赤。敌马长驱去复来,何人却建捐边策。镇朔将军生入关,北门锁钥空馀镮。强兵健马尽南走,黄尘蔽日天漫漫。白首宪臣南海客,手持一剑当门立。誓与孤城同死生,怒发冲冠气千尺。车轮生角马驻蹄,居人不动行人归。叱咤之间楼橹具,金城铁壁汤为池。云州失守赤城破,健儿蹑足城边过。老妻稚子尽登陴,公亦援枹雪中坐。山前山后无数城,此城屹立如巨屏。敌骑南来资扼塞,王师北出恃屯营。屏蔽京师功卓伟,谩有长城长万里。江淮果赖张真源,河朔仅馀颜御史。忧国劳边两鬓霜,事成乞骨归故乡。肘金腰玉者塞路,无人上书讼陈汤。一叶扁舟五湖水,涨海边头乱山里。拆简不通朝贵书,抱膝长吟聊尔尔。罗浮山崩天坠星,乾坤一夜收英灵。公兮生死巳无愧,边人至今嗟未平。边人能言不能纪,惭我乡生官太史。聊述人言作些词,书罢长歌泪如洗。
过斗酒堂故址,吊沈凡民司马。清代。张洵佳。跌宕秦淮死亦甘,无家无子又无官。人间翰墨流传易,海内名公结识难。猿鹤故山劳想像,松楸古陇料荒残。兰亭册子今安在,玉匣昭陵一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