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以来画山水,秘监何侯擅其美。
帝御宣文数召见,抽毫几动天颜喜。
有时诏许阅内储,名笔班班世所无。
王吴李范已心识,余者山堆皆手摹。
海内画工亦无数,才似何侯岂多遇。
权门贵戚虚左迎,往往高堂起烟雾。
人间一笔不可得,门外车徒谩如织。
叶君使还亲集送,乘兴始肯留真迹。
于时在座总儒冠,王郑歌辞晚更妍。
岂无片语道离恨,见侯之画笔尽捐。
此画携归在乡县,万壑千岩眼中见。
却忆都门送别时,回头瞥睹西山面。
莫言短幅仅盈咫,远势固当论万里。
既似山河月里明,复同衡霍牖中起。
叶君眼力老愈光,爱之不减云锦章。
年来行橐尽抛弃,惟将此纸十袭藏。
何侯迁官定何处,有客披图正倾慕。
北骑南辕倘相值,烦君为我致毫素,请侯一写沧洲趣。
题何监丞画山水歌。元代。戴良。至正以来画山水,秘监何侯擅其美。帝御宣文数召见,抽毫几动天颜喜。有时诏许阅内储,名笔班班世所无。王吴李范已心识,余者山堆皆手摹。海内画工亦无数,才似何侯岂多遇。权门贵戚虚左迎,往往高堂起烟雾。人间一笔不可得,门外车徒谩如织。叶君使还亲集送,乘兴始肯留真迹。于时在座总儒冠,王郑歌辞晚更妍。岂无片语道离恨,见侯之画笔尽捐。此画携归在乡县,万壑千岩眼中见。却忆都门送别时,回头瞥睹西山面。莫言短幅仅盈咫,远势固当论万里。既似山河月里明,复同衡霍牖中起。叶君眼力老愈光,爱之不减云锦章。年来行橐尽抛弃,惟将此纸十袭藏。何侯迁官定何处,有客披图正倾慕。北骑南辕倘相值,烦君为我致毫素,请侯一写沧洲趣。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范侍御招饮七里香花下 其一。清代。庄年。铃阁清严碧槛凉,一丛玉蕊正芬芳。琼姿乍怯秋初雨,花气浑同夜合香。绣斧筵前歌白雪,银鬟窗外舞霓裳。擎杯细把山矾嗅,沁我诗肠润酒肠。
除书学博士呈时宰。宋代。米芾。半生湖海看青山,惯佩笭箵揽辔艰。晓起初驰朱雀路,霜华惭缀紫宸班。百寮卑处瞻丹陛,五色光中望玉颜。浪说书名落人世,非公那解彻天关。
浣溪沙(题星洲寺)。宋代。吴儆。十里青山溯碧流。夕阳沙晚片帆收。重重烟树出层楼。人去人来芳草渡,鸥飞鸥没白蘋洲。碧梧翠竹记曾游。
南岳摘茶词十首 其二。明代。王夫之。湿云不起万峰连,云里闻他笑语喧。一似洞庭烟月夜,南湖北浦钓鱼船。
九山。宋代。梅尧臣。我经九山问野叟,崔嵬一无安曰九。且恐断岸积琼玖,复意陂原多产韭,又疑堆垄若柱灸。四者未悟叟不言,使我临流独搔首。
用洪君畴韵送徐仲晦赴乡郡二首 其一。宋代。刘克庄。君于外物一毫轻,七聚争看锦昼行。昔苦缿筒无路达,今欣蜡烛照天明。潢池赤子思重活,青社饥民待再生。前哲贵分人以德,独清不若众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