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持使台柄,行矣过乡关。
自昔捐繻处,于今拥节还。
素推仁义本,将底输赋閒。
惠足跻民富,威先变吏顽。
高谈能佐治,大笔出诛奸。
所禀具纯德,未尝柔正颜。
最为时论重,自结主知难。
忠节久方见,诏音行复颁。
匪朝登相阁,均福浸人寰。
列郡方驰恋,征舻已莫攀。
风霜十月始,铙鼓一川间。
骤夺孤生庇,瞻言感涕潸。
送京西运使周度支。宋代。强至。公持使台柄,行矣过乡关。自昔捐繻处,于今拥节还。素推仁义本,将底输赋閒。惠足跻民富,威先变吏顽。高谈能佐治,大笔出诛奸。所禀具纯德,未尝柔正颜。最为时论重,自结主知难。忠节久方见,诏音行复颁。匪朝登相阁,均福浸人寰。列郡方驰恋,征舻已莫攀。风霜十月始,铙鼓一川间。骤夺孤生庇,瞻言感涕潸。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寄李延龄。唐代。王翰。回首匆匆岁又残,新裁诗句问平安。竹窗夜读薰炉煖,芸阁冬眠布被寒。客久莫辞杯潋滟,官贫休厌菜阑干。冯君若问予生意,赢得丰年菽水欢。
送同年王在中编修代祀西行 其二。元代。宋褧。银盝天香出帝都,春衣綷粲马连
菩萨蛮(立春)。宋代。张孝祥。丝金缕翠幡儿小。裁罗捻线花枝袅。明日是新春。春风生鬓云。吴霜看点点。愁里春来浅。只愿此花枝。年年长带伊。
两头纤纤 其一。明代。凌义渠。两头纤纤眉尾拖,半黑半白影摩挲。腷腷膊膊缀寒窠,磊磊落落看谁过。
次韵少蕴移竹于贾文元园二首 其二。宋代。苏过。我公经纶手,胡为试盘根。忠言与嘉绩,有后期臧孙。胸中五千卷,三岁不窥园。种德如川增,源深自潺湲。遽辞承明庐,出备诸侯藩。仁风被草木,已觉棠阴繁。此君况手植,伴公读书轩。未须劳越吟,寓目聊江村。群豪争吐奇,和诗相劝敦。愧无峥嵘句,往继火陆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