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一万八千字,不问吴人楚人事。
佛衣儒谈世已罕,节行又与其徒异。
往来杨州三十年,曾见华堂荆棘地。
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省符上人。宋代。梅尧臣。春秋一万八千字,不问吴人楚人事。佛衣儒谈世已罕,节行又与其徒异。往来杨州三十年,曾见华堂荆棘地。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嘉本初夜泊枫桥韵。明代。沈周。风流张继忆当年,一夜留题百世传。桥带人家斜倚寺,月笼沙水淡生烟。火知渔子仍村外,舟载诗僧又客边。我愧不能同此宿,却因新韵偶联篇。
出剑门后日履危径戏集轿兵方言。宋代。魏了翁。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
得女。元代。缪鉴。得胸未必真槿奇,中雀未必有椒姿。男儿未必动鼎结,女子未必光门楣。吾今素发纷如丝,得此一笑春生眉。苍苍天道不我遗,独胜伯道全无儿。
赵仲穆画看云图。元代。顾瑛。青山与浮云,终日淡相守。山为云窟宅,云为山户牖。无心成白衣,有意变苍狗。人情亦如云,寄语看云叟。
晚眺。近现代。余菊庵。平生爱晚眺,负手踱江湾。绿暗水边水,蓝堆山外山。鸣蛙秋后减,归犊步仍闲。更待月东上,邀他作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