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洲一点明,知有渔人泊。
江溟杳不分,谁方在高阁。
是时孤雁去,应认光中落。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九渔舟火。宋代。梅尧臣。芦洲一点明,知有渔人泊。江溟杳不分,谁方在高阁。是时孤雁去,应认光中落。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唐代。李昉。望高官重两难俦,遇兴裁诗许唱酬。鸾凤羽翰归碧落,神仙行止在丹丘。空庭引鹤闲临水,远树惊蝉又报秋。唯说近来都不饮,梦魂无复醉乡游。
中秋。清代。陈忠平。何独怜今夜,一年容易秋。雁都为过客,月只照离忧。珠露洗檐白,心潮到海休。清风扶薄醉,倚断小洋楼。
阻浅拨闷十首 其九。明代。顾璘。吴苑出门春草萋,汶川行色柳依依。故园蔷薇绝堪赏,候水阻风归未归。
西池幸遇诗。元代。王恽。射殿风清巳午间,曳裾挟策拜隆颜。首询帝子龙楼召,喜辍犀弓偃月弯。葵藿尽酬承日志,简编不负半生閒。满樽春露沾恩处,光动西池玉笋班。
漱枕居梅花分咏三首。清代。钱蘅生。岭南瞥见一枝新,玉骨冰肌迥绝尘。自是生来高洁性,不随凡卉媚阳春。
病中喜沈子玄仲操兄弟见过 其二。明代。魏学洢。披帷见馀照,疑是明月光。感兹不能眠,揽衣独傍徨。索居思远人,邂逅不得当。从君乞谖草,使我心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