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
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
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
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
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
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
後世不推此,但务於书求。
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
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
设如杨凝式,言且直节修。
又若李廷中,清慎实罕侔。
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
岂书能存久,贤哲人焉廋。
非贤必能此,惟贤乃为尤。
其余皆泯泯,死去同马牛。
大尹欧阳公,昨日喜疾瘳。
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
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
缀之辄成篇,聊以助吟讴。
韵语答永叔内翰。宋代。梅尧臣。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後世不推此,但务於书求。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设如杨凝式,言且直节修。又若李廷中,清慎实罕侔。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岂书能存久,贤哲人焉廋。非贤必能此,惟贤乃为尤。其余皆泯泯,死去同马牛。大尹欧阳公,昨日喜疾瘳。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缀之辄成篇,聊以助吟讴。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嘉靖癸巳三月晦日将往白雀寺与碧峰禅师虞山。明代。王宠。层峦叠壁映朱帘,风软尘香四月天。十里山塘看不足,翠屏合沓午云鲜。
寄洪鸿父二首。宋代。谢薖。儿时访道漳江上,燕雀群中见阿鸿。南浦飞云看画栋,北窗攲枕飒凉风。读书长忆登山胜,作尉聊甘食荠穷。想见咏怀非一首,钩章棘句定能工。
纵游深山随所遇记之四首 其二。宋代。陆游。山径攲危细栈通,孤村小店夕阳红。竹郎有庙临江际,木客无家住箐中。
辰孙诞日。明代。吴与弼。凤阁归来岁二更,庚辰之载汝才生。又逢初度裁新什,祝尔诗书与日增。
题蔡稚含适适轩二首 其一。明代。胡应麟。达人委元化,哲士戒迷涂。一枝遂鹪鹩,九万匪所图。乐志追仲长,潜耀希王符。轩窗仅容膝,结搆临菰蒲。座右横清琴,相对酒一壶。客来但留酌,往往高阳徒。俯仰宇宙中,倏若黄公垆。秋色下前山,我醉君但扶。不见南郭生,嗒然忘故吾。
题朱孟章虞学士送别图后。明代。刘基。秋郊一杯酒,握手念将离。落日照野水,凉风生树枝。今朝重相忆,青山如旧时。鬓毛非松柏,争得不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