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
别乘差向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宋代。梅尧臣。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别乘差向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寄宋景濂 其一。明代。刘基。我思美人,乃在仙华之山。山前夜半挂河汉,天津两旗俯可樊,我欲从之阻河关。初平不来白羊死,瘦骨蚀尽莓苔顽。风沙萧萧隔人间,玄霜日夕凋玉颜。有鸟有鸟丁令威,侧身下上空孤飞。女娲石坠鳌脚折,海水散作云霏霏。山中有奇树,一华一千秋。美人何不折寄我,使我叹恨长凝眸。深沉洞谷山鬼集,阴气六月冰霜留,嗟哉美人谁与俦。明年定约赤松子,与尔群峰顶上游。
七言次韵和乐道出省后见寄。宋代。沈遘。君从司会陛延阁,更职华光奉讲论。却顾簿书劳已甚,独怀僚友意仍存。新居近指西城路,旧约还寻北海樽。便欲相期五人者,轩车蚤晚下宫门。
题曾翚主事竹石图。明代。杨士奇。石上翛翛翠两竿,含风泛雪拂云端。时平讼简文书静,最好秋官署里看。
和茅亦山韵二首。元代。黄庚。一生场屋梦,老去付悠悠。始信功名事,难为智力谋。有才如孔孟,无命不伊周。吾道今如此,苍天可问不。
次韵陈衡仲。清代。丘逢甲。理废锄荒花自栽,阴晴梅气长阶苔。官闲座客谈诗集,吏散园丁取事回。把酒喜逢江月满,传笺忙逐岭云开。凭君莫话沧桑劫,横槊雄心百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