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
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
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
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
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宋代。梅尧臣。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单君范古意六首·农。宋代。陈著。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
四安道中。宋代。张耒。地平弥望水,舟稳满帆风。黄叶新霜后,青山落照中。封疆天象别,风俗岛夷同。黯黯危桥夜,疏灯照闭蓬。
朱竹君先生竹屋著书图乾隆己亥四月陈凤翔作四首 其二。清代。夏孙桐。暮年闽海再持衡,汲黯淮阳视此行。图画安排人境外,先生早已厌承明。
泊庐江县界几遭寇掠。宋代。董嗣杲。酒兴那如归兴浓,此行谁信破囊空。扁舟小舣庐江外,雨夜深埋虎穴中。独客痛心无可说,何人料事偶相同。昏时抛过铜陵去,不管长江起北风。
中秋对月有感。清代。张洵佳。一天星斗浸楼台,今夜蟾宫四面开。上界高寒空色相,故乡风景胜蓬莱。中年丝竹萦哀乐,旧梦邯郸感去来。此夕霓裳人尽咏,不知谁是谪仙才。
比至武原省侍叔父二兄因成二诗。宋代。李洪。竝海风烟古,重来岁月侵。竹林追胜具,棠棣接清阴。酒圣连宵醉,诗魔镇日吟。凤雏欣竞爽,家学岂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