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近问净天镜,今我重忆张贞居。
曾将山渌开清昼,兼索溪藤写素书。
次韵悦兑元见寄(二首)。元代。朱右。逢人近问净天镜,今我重忆张贞居。曾将山渌开清昼,兼索溪藤写素书。
朱右(1314年-1376年),字伯贤(一字序贤),自号邹阳子,临海章安(今属椒江区)人。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元末从陈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曾诣阙献河清颂,不遇而归。洪武三年(1370年),召修元史。洪武六年,修日历,除翰林院编修。洪武七年,又修洪武正韵。不久,迁晋府右长史。卒于明太祖洪武九年,卒年63岁。他博通经史。著有白云稿五卷,《四库总目》又有春秋类编、秦汉文衡、元史补遗等,并行于世。...
朱右。朱右(1314年-1376年),字伯贤(一字序贤),自号邹阳子,临海章安(今属椒江区)人。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元末从陈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曾诣阙献河清颂,不遇而归。洪武三年(1370年),召修元史。洪武六年,修日历,除翰林院编修。洪武七年,又修洪武正韵。不久,迁晋府右长史。卒于明太祖洪武九年,卒年63岁。他博通经史。著有白云稿五卷,《四库总目》又有春秋类编、秦汉文衡、元史补遗等,并行于世。
诗思十首。元代。方回。杨刘昆体变,谁实擅元功。万古推梅老,三辰仰醉翁。穆修先汉笔,魏野盛唐风。今日何人悟,江湖恸阮穷。
清心镜 赠寂然子。金朝。马钰。修行人,听子细。斋食不可,美之又美。更何须、异馔多般,但一味而已。恬淡中,常遂意。万神调畅、姹婴欢喜。得自然、结就金丹,占蓬
昨过漕台庭前茶醾盛开已而詹体仁海棠和章及。宋代。张栻。纷纷花片逐风飞,绿幄藏春自一奇。不入时人红紫眼,却须我辈与题诗。
感秋 其二。明代。梁有誉。玉露团团凋紫兰,风尘空叹别离难。美人挟瑟岁云暮,客子当歌月正寒。塞北千金求騕袅,越南万里贡琅玕。夔龙勋业还今日,搔首云天愧羽翰。
留题西林寺揽秀亭。宋代。郭祥正。行瞻香炉峰,未出二林口。一区广地如席平,谁作新亭名揽秀。秀色可揽结,正对香炉峰。李白爱之忍去,便欲此地巢云松。寂寥往事三百载,涧泉谷草依旧扬清风。泉可掬,草可撷,清风洒面如冰雪。閒来携手四五人,倒尽金壶颊不热。寸心何独忘宠荣,形骸遗尽神超越。寄语世上士,劝君早归来。霹雳轰车胆欲落,忠愤虽死何为哉。此时竟不悟,此心徒自知。岚光向晚紫翠滴,杜鹃更在深林啼。试拂横琴奏流水,指下忽作商声悲。悲来乎,可奈何,推琴罢酒为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