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龙夜饮天池水,六丁挥戈断其尾。黑风吹落歙山深,化作玄精石中髓。
山深夜夜飞神光,良工盗发天所藏。凿开苍厓斸寒玉,磨砻秋水归文房。
元气淋漓翠光湿,松花香碎蟾蜍泣。醉扫郇公五色云,倒凤颠鸾秋瑟瑟。
谁能持此归玉堂,经天纬地成文章。月中老兔吹寒芒,与君同上青云乡。
歙砚歌。元代。李孝光。渴龙夜饮天池水,六丁挥戈断其尾。黑风吹落歙山深,化作玄精石中髓。山深夜夜飞神光,良工盗发天所藏。凿开苍厓斸寒玉,磨砻秋水归文房。元气淋漓翠光湿,松花香碎蟾蜍泣。醉扫郇公五色云,倒凤颠鸾秋瑟瑟。谁能持此归玉堂,经天纬地成文章。月中老兔吹寒芒,与君同上青云乡。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李孝光。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有怀玉山徵君次沈自诚韵。元代。郯韶。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当轩盼流景,恻怆神亦疲。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朝耕孰与俦,夕钓任所之。岂不念时好,沈沦与世违。取琴为之弹,曲绝令心悲。白云破高冈,夕月照水涯。徒令千载心,默默谁与期。
东渡早梅一树岁华如雪酣赏成咏。唐代。羊士谔。暇日留囗事,期云亦囗开。乡心持岁酒,津下赏山梅。晚实和商鼎,浓香拂寿杯。唯应招北客,日日踏青来。
九月六日驾幸蔡王府。宋代。饶节。诏可观光夹路民,雍容禁卫见宽仁。天光湛湛乾坤净,玉色温温草木春。虚驾老臣人望重,降舆新第圣恩亲。属车未御钧天奏,只有欢声满后尘。
鹊桥仙 七夕。清代。杜文澜。凤梭停,银潢静,仙軿直下云表。耿离愁,经年惯、桂香吹老。蛛丝空网旧恨,剩曝衣花袅。判无睡,正怕看牵牛,画屏凉早。犹记晚妆试了。倚针楼、拍肩欢笑。曾共指、断桥鹊应填好。芳盟尚在吟抱。奈顿添凄悄。卷帘惊见,斜河催晓。
道旁。清代。钱宝琛。道旁僵卧马,撩乱飘风鬃。足下双烙字,官印依稀红。借问来何所,乌戈及湟中。曾从征南军,百战立边功。老病不见收,流落荒烟丛。当时列天厩,食料何繁丰。朝辞长安陌,暮刷幽燕踪。至今一仰秣,犹能生长风。
次韵除伯源程序九日闲居追和渊明。宋代。王之道。閒居遇重九,对酒怀陶生。陶生不可见,爱此重九名。清霜肃时令,天宇增高明。依依远山色,隐隐宾鸿声。泛酒黄金花,人言可延龄。嗟予不解饮,酒到从之倾。嫣然木芙蓉,摇风倚东荣。虽无窈窕歌,自足娱吾情。鼓琴复何为,年来泯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