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
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登济城望城武。明代。归有光。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任太君挽词。宋代。唐庚。贤妇古亦少,纷纷何况今。柏舟全美志,綵服慰幽心。旧邑虚汤沐,新阡祔藁砧。子孙门户壮,谁敢齿诸任。
溵之水。明代。何景明。溵之水,可以方,可以舟。子之归矣,可以斯游。溵之水,可以河,可以海。子之归矣,可以斯迈。溵水有岸,白石有烂。斯迈斯游,桨也永叹。
读钝吟集。清代。曹锡宝。剪彩裁琼苦用心,平生蒙叟是知音。西昆亦有传衣派,持论新城太刻深。
谢湘阴龙吟潭为绘先封公遗像。清代。王浩。昔人孺墓有终身,今见老子婆娑神。坠心三载状堂构,拜倒地下无可人。龙头四十大颡颔,斑斑古花洒春翰。江潭画师老不归,坐令君山岚翠晚。古来呈文鲜真质,镂冰画脂费工力。惟君真气绘九州,能回万牛上词笔。今年双橘袖中红,血下心摧郎罢翁。慈母杖拄小弱弟,老泪眼明毫发同。再拜奉觞九顿首,愿君饮此千万寿。
漱玉轩为邑之佳处顷春祝寺僧少葺之重来则眼。宋代。李石。知是禅师琢玉工,玉声犹作水玲珑。琢成大士笑无语,只在声闻一悟中。
送道虔上人游方(一作方干诗)。唐代。戴叔伦。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