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新柳飏堤门,早晚南村又北村。风信煖寒观树色,药苗深浅记竿痕。
行来渐觉姑绒重,静里频将奼火温。是物逢春皆作语,子规未必是啼魂。
花朝和坡公韵。明代。袁宏道。丝丝新柳飏堤门,早晚南村又北村。风信煖寒观树色,药苗深浅记竿痕。行来渐觉姑绒重,静里频将奼火温。是物逢春皆作语,子规未必是啼魂。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东池诗。宋代。叶清臣。园林日将暮,缅怀池上酌。轻烟隐孤屿,绿水摇虚阁。人闲山鸟静,风馀岸花落。稚子晚盪归,扁舟自飘泊。
玉楼春。清代。陈洵。阑干面面堪垂手。清润园林花落后。移红换紫絮才多,晕色涂香波语秀。东塘桃李西塘柳。胜地寻常随处有。当时一笑对春风,争免重来成感旧。
忠献韩公挽辞二首。宋代。王安石。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独斡斗杓环帝座,亲扶日毂上天衢。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绣三朝国有儒。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
哭舍弟东山十首 其六。明代。李东阳。尔生虽弱弟,遇我若严师。不尽平生话,终惭死后知。在囊时颖发,于道亦潜窥。愁绝西堂梦,思君不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