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忧国计,髸发飘霜霰。世事阅飞波,场偶观时变。
辽阳虽左谪,前箸可借便。昔时风闻者,眼可得而见。
倭奴逼朝鲜,虚费百亿万。竭尽中国膏,不闻蹶只箭。
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我兵折大将,腹背两受战。
辟如相扑人,举手先救面。弃远固不可,失近岂为善。
公宿负奇策,下马可措办。志士立功名,不在麒麟殿。
卑官如冶场,英椎听锻鍊。奇谋若可展,簿尉何足厌。
胸臆不得行,三公犹为贱。
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明代。袁宏道。三年忧国计,髸发飘霜霰。世事阅飞波,场偶观时变。辽阳虽左谪,前箸可借便。昔时风闻者,眼可得而见。倭奴逼朝鲜,虚费百亿万。竭尽中国膏,不闻蹶只箭。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我兵折大将,腹背两受战。辟如相扑人,举手先救面。弃远固不可,失近岂为善。公宿负奇策,下马可措办。志士立功名,不在麒麟殿。卑官如冶场,英椎听锻鍊。奇谋若可展,簿尉何足厌。胸臆不得行,三公犹为贱。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秋夜雨·腰棚傀儡曾悬索。宋代。吴潜。腰棚傀儡曾悬索。粗瞒凭一层幕。施呈精妙处,解幻出、蛟龙头角。谁知鲍老从旁笑,更郭郎、摇手消薄。歧路难准托。田稻熟、只宜村落。
踏莎行 其一 佳人。清代。董俞。绣袜留香,罗裙拂翠。盈盈绝称韶光媚。漫将团扇掩娇羞,风流偏解怜夫婿。燕妒双栖,莲惭并蒂。酒酣百种春情昵。小屏低槛月朦胧,云鬟压枕花香细。
寒食值雨。宋代。欧阳修。禁火仍风雨,客心愁复凄。阴云花更重,春日水平堤。油壁逢南陌,秋千出绿蹊。寻芳无厌远,自有锦障泥。
归篷听雨。宋代。陈炜。眉山有二苏,芳名辉今古。平生兄弟情,一夜彭城雨。薄俗谁可敦,对面秦越分。同心复同气,三槐美云孙。伯也秋台英,仲氏东山卧。千里弟思兄,灯火清宵坐。坐卧情不堪,买棹来江南。小窗欢会处,风雨夜深谈。相亲情独好,欲别怀偏恶。抗疏入君门,共假还乡乐。新凉及春秋,同上潞河舟。纵合风雨夕,何曾远道愁。初听淮水东,点点在孤篷。揽衣不成寐,樽酒沽来同。再听吴江上,淅沥枕边响。姜被夜正温,谢池草初长。涓涓江上起,何处无寒声。微因手足爱,胡能激深情。鸿雁多分张,此会安可常。而况暂归省,不日鹓鹭行。我家有难弟,别来几经岁。天涯梦寝多,长忆连枝会。烦君相勉旃,霄汉同飞骞。预扫两家榻,客窗期对眠。
月底修笛谱 雪等伴。清代。袁绶。积庭阴,铺屋罅,酥粉是谁泻。眩眼花生,虚白射精舍。任教雀啄风翻,斜阳暖熨,甚冷抱、冬心难化。冻鸳瓦。待邀月姊星姨,来慰可怜夜。盼断珊珊,谁速玉清驾。不看爪印犹存,深情未泯,问何日、飙轮重下。
方遣三山学记仍寄径山文字笔砚稍宽梁秘阁忽送金钟千颗此吾乡名品也 其一。宋代。林希逸。埋头汩汩应酬中,一喜因何到此翁。恰了数家文字债,满篮人送荔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