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奉听玘法师讲楞伽经,留别。元代。张昱。玘公注经回,于世无所慕。结坛在南坞,心与道为务。行苦缁素归,律严鬼神护。吾从挹清芬,肺腑久皈附。仰聆楞伽旨,灌顶发甘露。四众瞻礼间,绕床天花雨。古无雪山子,我愿黄金铸。兹行匪漫游,实以闻经故。初地谁不明,末法自迷误。不谓攴道林,犹识许玄度。忻然酬宿愿,言笑亦已屡。出寺且复留,徘徊川光暮。还当理轻楫,时到茅家步。师既不忘予,予忘南坞路。
长女洁婵新春携幼来省,知其应变有方,不让须眉,喜慰之馀,赋此勉之。近现代。余菊庵。恶耗连三袭,吾心为汝凄。怀寄儿辈幼,目被路岐迷。奋勇攻关破,从容挽局危。前途应更好,往事莫重提。
睢阳汤公挽词。清代。周龙藻。初喜明良合,旋伤道命孤。世应摧直道,天亦丧醇儒。正色居朝著,昌言备庙谟。常羞持禄位,未拟保身躯。仗马方钳结,成乌自毕逋。群嗔杨震戆,翻笑马光迂。白日高难照,青蝇点欲污。尸犹思指佞,瞑岂为怜吴。定论中朝在,遗哀南国殊。衔恩遍倪耄,会哭尽生徒。岘首碑宜勒,桐乡祀不诬。瓣香曾愿托,北望泪苏苏。
送岑云阶。清代。丘逢甲。诏领兼圻即故乡,一时家国并荣光。古来百粤文身地,再见千秋昼锦堂。郭令门庭多节钺,晋公勋业有文章。谁知中外声华满,裘带雍容四十强。
简乡人丘同知舜臣。宋代。汪梦斗。不爱一身死,以全千里生。群言更廉洁,此事甚分明。心白天应见,官卑自莫争。于公厚阴德,尚欲子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