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明代。高启。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和鲍常侍龙川馆诗。南北朝。萧绎。珍台接闲馆,迢递山之旁。多解三真术,俱善四明方。玉题书仙篆,金榜烛神光。桂影侵檐进,藤枝绕槛长。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
送交代倅车晏十一鲁望。宋代。张伯玉。鲁望江南客,风骚猎将坛。高吟得意处,清韵逼人寒。场屋声华旧,襟灵渤澥宽。闺门尽羔雁,庭野列芝兰。黾勉来新定,淹留就小官。酒论浩劫饮,山欲上天看。待月高峰寺,听猿七里滩。入云移翠簜,凿石引鸣湍。一日交符去,芳风善继难。红尘久离阔,白首此相欢。留方医鹤膝,贶别遗渔竿。虎杏宁知用,松筠幸未残。路长分骥騄,火烈辨琅玕。沙际多平仲,鴒原有谢安。卷舒知自得,不用苦弹冠。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三。清代。瞿士雅。不妨还入少年场,再觐尼山日月光。粉萚半开新竹径,莓苔多处古宫墙。莺藏嫩叶歌相唤,麝过春山草自香。今日重来旧游处,从人笑道老癫狂。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宋代。杨万里。健论开仍阖,清规高更寒。抗章胡未报,忧世可能宽。收用今宁晚,飞骞尚会看。自怜千虑短,所愿一枝安。
挽李近樗士牧为余画三壁奇伟甚方欲要之别作而死矣惜之痛之遂成一律。明代。王世贞。西林三画壁,三吐胸中奇。往往有生气,时时留去思。交游旦夕冷,妻子岁时悲。卖酒泉台肆,唯应李白知。
忠献韩公挽辞二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两朝身与国安危,典策哀荣此一时。木稼尝闻达官怕,山颓果见哲人萎。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灵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