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命,孔神而明。巍巍天位,匪德莫承。赫赫圣皇,天实子之。
奄宅九有,丕冒四夷。百辟是临,兆民是使。何远弗绥,何悍弗靡。
德威所加,孰不震惊。尚笃祗慎,以奉天明。矧惟哲王,有此大国。
天子之祐,之宠之锡。君于西土,厥壤汪汪。乔岷大江,式固其疆。
有臣有民,有邻有辅。外有戎羌,于徼于圉。匪格以诚,孰克潜孚。
匪治以仁,疲羸曷苏。教之禦之,以恩以礼。攘之训之,威武岂弟。
天有显任,举集王躬。惟克敬慎,乃宁家邦。惟圣天子,肇基百世。
众建藩辅,以匡来裔。厥或罔恭,民亦罔从。厥或弗慎,下孰敢信。
惟王迪德,懋昭大猷。日宣圣学,以祗天休。愔愔于思,夔夔于守。
穆穆语言,不惊左右。视乎在服,有秩有伦。视乎在廷,纪法具陈。
视乎禁卫,动有矩律。视乎郊圻,靡有怠逸。云孰致之,敬慎使然。
惟克敬慎,乃罔有愆。惟尔今王,天子攸倚。四国攸喜,下民攸恃。
王于斋宫,吉士祁祁。教言徐徐,温其有仪。跹跹黄发,忠嘉启告。
直辞靡挠,不怒以笑。古昔格王,永有烈光。彼或慢肆,福禄靡常。
王耽稽古,天下取则。宜其邦国,稽古惟王。邦国以康,㣧嗣用昌。
天佑大明,藩辅多贤。宜于民人,于千万年。
蜀府敬慎斋。明代。方孝孺。天降大命,孔神而明。巍巍天位,匪德莫承。赫赫圣皇,天实子之。奄宅九有,丕冒四夷。百辟是临,兆民是使。何远弗绥,何悍弗靡。德威所加,孰不震惊。尚笃祗慎,以奉天明。矧惟哲王,有此大国。天子之祐,之宠之锡。君于西土,厥壤汪汪。乔岷大江,式固其疆。有臣有民,有邻有辅。外有戎羌,于徼于圉。匪格以诚,孰克潜孚。匪治以仁,疲羸曷苏。教之禦之,以恩以礼。攘之训之,威武岂弟。天有显任,举集王躬。惟克敬慎,乃宁家邦。惟圣天子,肇基百世。众建藩辅,以匡来裔。厥或罔恭,民亦罔从。厥或弗慎,下孰敢信。惟王迪德,懋昭大猷。日宣圣学,以祗天休。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视乎在服,有秩有伦。视乎在廷,纪法具陈。视乎禁卫,动有矩律。视乎郊圻,靡有怠逸。云孰致之,敬慎使然。惟克敬慎,乃罔有愆。惟尔今王,天子攸倚。四国攸喜,下民攸恃。王于斋宫,吉士祁祁。教言徐徐,温其有仪。跹跹黄发,忠嘉启告。直辞靡挠,不怒以笑。古昔格王,永有烈光。彼或慢肆,福禄靡常。王耽稽古,天下取则。宜其邦国,稽古惟王。邦国以康,㣧嗣用昌。天佑大明,藩辅多贤。宜于民人,于千万年。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方孝孺。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次酬钱子坚。清代。赵潜。年来鸡骨枕茅亭,寂寞丘园滞客星。一杖看云何处好,九山落木不堪听。梦残烽火魂初定,头白江湖眼倍青。天末醉歌余数子,可知林竹未凋零。
寄鸣秋赵山人兼似幻居閒士。宋代。王称。石桥低覆薜萝阴,涧户虚窗忆醉吟。书寄远公林下偈,调高中散竹边琴。药栏春去啼禽换,茶灶秋来落叶深。别后此情何所似,题封一寄故人心。
寓怀 其十。明代。王世贞。秋风杀万物,春气滋群苗。何如谢寒暑,不荣亦不凋。老氏薄圣人,赏罚日哓哓。天地为之端,生人安不浇。寄情太始外,恬穆日逍遥。
辛酉冬罢归至家自省。宋代。曾丰。彼哉言者固云云,老矣归欤敢自文。不可以风霜后叶,何伤于月雨余云。性情与物常为一,鸥鹭容吾便入群。古道从来得今笑,天相知外任纷纷。
送人上陵。明代。王樵。春风已绿燕山草,征袍又映皇陵道。昌平郭外一峰斜,天寿山前双柱杳。青松五里到红门,麒麟辟邪相对蹲。山内看山山更好,屏风九叠碧嶙峋。遥见翠微露黄屋,烈祖神孙异陵谷。松间御道转青蛇,涧上长桥横白玉。太行西绕下天中,八陵佳气尽成龙。有时展谒来天子,岁再明禋遣上公。庙门夕启衣裳设,木铎初传金漏急。只听松韵堪悽怆,更有泉声助幽咽。泉声不已漏声催,五色云中仙驭来。才看帷幄开金殿,又见重门闭玉台。五台复玉台。仙驭不徘徊。灯火千林昼,冠裳两道回。鸡鸣月落燕山晓,迟尔沙河碧水隈。
仲至看杜诗分古语妙语老语甚精微。宋代。韩淲。刺骨分三语,刳心就一编。古来虽简短,妙处实绵延。飞动徐陈外,淋漓刘柳边。泉溪有底急,老乃更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