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仙无骨佛无缘,甘着儒冠坐一毡。入社敢同陶靖节,不须三笑虎溪前。
游峨眉山纪行 其十。明代。方孝孺。学仙无骨佛无缘,甘着儒冠坐一毡。入社敢同陶靖节,不须三笑虎溪前。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方孝孺。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宿松谷庵听瀑。清代。吴瞻泰。向晚投松谷,青苍夹洞门。沙流侵客屐,笋迸出云根。冻雀千林静,飞涛万壑奔。一宵疑聚雨,起坐见朝暾。
登陴纪事。清代。林云铭。万物当刍狗,海波传警息。己亥夏六月,蹂躏江南北。官民不知兵,相继自顿踣。延及宛与池,闻风堕疆域。新安失唇齿,讹言相煽惑。强者思走险,弱者竞逃匿。我为新安吏,蒿目徒恻恻。七月方上旬,防兵反攻逼。骁骑薄西城,飞矢流如织。空拳宿城头,有气难吞贼。海谍七人来,诡辞夸战克。廿三抵郡内,狼狈为鬼蜮。歼之演武场,观者无人色。相挈避挑衅,半城生荒棘。叛兵拔营行,所至掠新特。更闻祁门令,邑陷奔屴崱。万山尽伏莽,民心多反侧。纷纷羽书驰,军情何其亟。议战苦无兵,议守忧无食。书生何所能,惟有死报国。
闻蛩。宋代。释怀古。幽虫侵暮急,断续苦相亲。夜魄沈荒垒,寒声出壤邻。霜清空思切,秋永几愁新。徒感流年鬓,茎茎暗结银。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宋代。杨万里。忆我南溪北,千岩万岳亭。妒渠紫阳叟,詑杀一峰青。
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宋代。梅尧臣。百菓各甘酸,或由人所植。木瓜闻卫诗,赠好非玉色。投此琼玖报,盖重车马饰。贵贱今既殊,凌纸字翕赩。一一如明珠,自得见安格。复何备国风,庶亦见王泽。捧之为重赐,诵已乃忘食。幸资药品用,少助宣调力。南土加文章,州异肥瘠。公将和鼎餗,微意愿寻绎。
清和新霁,杖孤筇、野外追随上客。望去琳宫千树里,磐响乍传遥碧。
山色当门,葵花盈砌,到此尘嚣隔。衔杯籍草,赏心更拥图册。
念奴娇 夏日,同徐方虎、周广庵、弟子昭游龙泉寺,即席有作。清代。宋荦。清和新霁,杖孤筇、野外追随上客。望去琳宫千树里,磐响乍传遥碧。山色当门,葵花盈砌,到此尘嚣隔。衔杯籍草,赏心更拥图册。谁道冠盖京华,偏容吾辈,泉石留行迹。醉后看松过别圃,细雨沾衣将夕。公瑾风流,伟长词赋,此会高今昔。岑参兄弟,愿言常奉游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