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驷粲寒芒,青腰骋素妆。珠帘银蒜白,金井碧梧黄。
汉署宵钟彻,胡庭晓角长。礼貂无暖色,坐待烛龙光。
咏霜。明代。杨慎。天驷粲寒芒,青腰骋素妆。珠帘银蒜白,金井碧梧黄。汉署宵钟彻,胡庭晓角长。礼貂无暖色,坐待烛龙光。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五。宋代。张栻。亭畔薰风尽日凉,来从水面过新篁。悠然但觉盈襟抱,千古虞弦意未央。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四十四。宋代。张继先。只见神炉当子夜,岂知火力散阴邪。忽于金鼎凝寒玉,倏尔真身现彩霞。沆瀣露中分白雪,华池水内养黄芽。此中便见真消息,莫浪驱驰觅鹿车。
寄丰叔良(二首)。明代。陶安。阿咸九月到,寄我尺书看。尽日不释手,空江频倚栏。乡山微雨外,客梦一窗寒。遥想林泉胜,无忧寝食安。
蝶恋花 衰柳。明代。王夫之。为问西风因底怨。百转千回,苦要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渔父。宋代。释文珦。在处变名姓,往来长啸歌。一身无赋役,几口共烟波。江月垂纶下,江云宿棹和。却应嫌渭叟,老去脱寒蓑。
寿大司马王公七十。明代。卢龙云。枌社星辰聚,槐庭日月长。苍生安石望,绿野晋公堂。紫气朱明天一色,夜夜祥光表南极。三朝姓字可淩烟,再起勋猷看指日。谁令宰相号山中,咫尺天都事不同。仲淹雅有先忧志,充国能图方略雄。似闻侧席思耆旧,共拟安车下岩薮。敷锡先由歛五福,作朋自合称三寿。松筠晚节坚,龟鹤更长年。金茎天上诏,铁杖地行仙。馀庆犹能光燕翼,令子葵心初捧日。谢庭兰玉未须多,王家龙凤元非一。君不见明经韦氏学,相业悠悠增世泽。又不见清德杨氏家,四世三公事可誇。持觞今且颂南山,剑履旋应近圣颜。欲令仁寿遍天下,直教中国相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