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离,别离不见成伤悲。雒溪采葛女,远寄日南絺。
缭绕千百尺,一尺一相思。精诚感天天不违,韩凭之妻化为连理枝。
其上有鸟啼雄雌。人亦有言,山高水深。山亦不高,水亦不深。
自古至今,高深者心。天地有穷时,此心无终极。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
一日复一日,花落又花开。川流何时回,人去何时来。
狐之无知,尚死首丘。龙之矫矫,终复其仇。舜巡苍梧,崩于何所?
二女有泪,滴成湘浦。不见所思,如此其苦。所思不见,不如不思。
今日白发,昨日青丝。中心之灰谁知之。
久别离。明代。陈瑚。久别离,别离不见成伤悲。雒溪采葛女,远寄日南絺。缭绕千百尺,一尺一相思。精诚感天天不违,韩凭之妻化为连理枝。其上有鸟啼雄雌。人亦有言,山高水深。山亦不高,水亦不深。自古至今,高深者心。天地有穷时,此心无终极。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一日复一日,花落又花开。川流何时回,人去何时来。狐之无知,尚死首丘。龙之矫矫,终复其仇。舜巡苍梧,崩于何所?二女有泪,滴成湘浦。不见所思,如此其苦。所思不见,不如不思。今日白发,昨日青丝。中心之灰谁知之。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陈瑚。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赠进士王雄。唐代。翁洮。河清海晏少波涛,几载垂钩不得鳌。空向人间修谏草,又来江上咏离骚。笳吹古堞边声远,岳倚晴空楚色高。何事明廷有徐庶,总教三径卧蓬蒿。
到闽二首 其二。元代。萨都剌。潮水通城蚬蛤肥,万株红荔艳晴晖。守臣只恐山飞去,高筑闉阇锁翠微。
禅人写师真请赞 其二十四。宋代。释慧远。倒数一二三,翻成四五六。蹋断独木桥,唱起云门曲。急似箭,直如弦。列祖不知何处去,瞎驴依旧痛加鞭。
扬州何限好,无情江水,送去渺天涯。风流推宋玉,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记当年、水楼烟郭,满地采莲娃。
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清代。陈维崧。扬州何限好,无情江水,送去渺天涯。风流推宋玉,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记当年、水楼烟郭,满地采莲娃。伤嗟。一城画鼓,两岸红灯,共万家鸳瓦。都付与、风彫菰米,浪打蘋花。牧之已老青楼换,重经过、帽侧檐斜。风定处,隔江隐隐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