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绣女儿行水浔,遥看三塔小如针。
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
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五。清代。朱彝尊。学绣女儿行水浔,遥看三塔小如针。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九月二十二日晓倚楼。元代。方回。北斗挂楼北,晓柄正指东。乃知今夕昏,移以招西风。南州霜未降,九月已过中。候虫既无声,天犹迟过鸿。一岁事垂了,吾生将无同。春草百种死,夏木千林空。依依墙壁间,独剩残菊丛。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九十六 姜诗。宋代。林同。日常供鲤鲙,旦辄汲江流。儿溺言游学,妻还感遗羞。
山中访旧。清代。陈艺衡。不辞途九折,独向此林间。一树看人老,孤云仍自闲。泉声凉到榻,草色碧堆山。携手岩深处,月高话未还。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为酸斋解嘲。元代。张可久。为酸斋解嘲君王曾赐琼林宴,三斗始朝天,文章懒入编修院。红锦笺,白苎篇,黄柑传。学会神仙,参透诗禅。厌尘口嚣,绝名利,近林泉。天台洞口,地肺山前。学炼丹,同货墨,共谈玄。兴飘然,酒家眠。洞花溪鸟结姻缘,被我瞒他四十年,海天秋月一般圆。杨驹儿墓园莓苔生满苍云径,人去小红亭,题情犹是酸斋赠。我把那诗韵赓,书画评,栏干凭。茶灶尘凝,墨水冰生。掩幽扃,悬瘦影,伴孤灯。琴已亡伯牙,酒不到刘伶。策短藤,乘景,放吟情。写新声,寄春莺。明年来此赏清明,窗掩梨花庭院静,小楼风雨共谁听?
林亭书怀三首 其三。明代。林大钦。木栏亭子并清幽,浪迹云馀迥不愁。谩把钓竿从许子,羞将服食拟浮丘。卉巾葛服春相问,碧水丹山时独游。看玩晴光移白日,好将吾道付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