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汪吏部,寂寞见心期。剩对陶公宅,谁营孺子祠。
疏松犹磊落,秋菊少华滋。寥落贞亢士,同谁共此悲。
过汪吏部故宅。清代。曾习经。平生汪吏部,寂寞见心期。剩对陶公宅,谁营孺子祠。疏松犹磊落,秋菊少华滋。寥落贞亢士,同谁共此悲。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曾习经。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唐代。张九龄。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阻风累日泊宝积山下。宋代。张耒。系船淮北雨如轴,系船淮南风断桥。客行有期日月疾,岁事欲晚霰雪骄。山根浪头作雷吼,缩手敢试舟师篙。不用燃犀照幽怪,要须拔剑断长蛟。
閒居 其二。清代。周长庚。且住为佳耳,乾坤此睫巢。远书三党滞,归梦十旬抛。强舌艰蛮语,孤吟惹客嘲。诗囊忘手检,长挂白梅梢。
夜过塘栖。清代。沈善宝。挂席塘栖路,离乡第一程。凉风吹袂薄,孤月向人明。镫火高堂梦,烟波旅客情。吟成谁与和,村析正三更。
和袭美为新罗弘惠上人撰灵鹫山周禅师碑送归诗。唐代。陆龟蒙。一函迢递过东瀛,只为先生处乞铭。已得雄词封静检,却怀孤影在禅庭。春过异国人应写,夜读沧洲怪亦听。遥想勒成新塔下,尽望空碧礼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