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五代。和凝。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这首词是咏天台山神女之事。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永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慢,非世所有。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闻百乌啼鸣,求归心切。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到家,乡里怪异,经查寻,世上已是他们第七代子孙。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寻山路,不获,迷归。至太康八年,还不知二人下落。天台仙子则成为文学作品常咏的对象。
此词第一句写仙女的穿着。第二句写她玩赏红豆以寄相思之情。第三句写其面部表情。四、五句写她身居仙境,而梦人间。结句点题,表明仙女的孤凄,春愁无人与共。语言含蓄,情在词中。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和凝。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彭泽怀古。宋代。黄彦平。人言宁饮建业水,陶公不污彭法米。淳耀之烈当未渝,义熙之政何如此。不能先驱净蝼蚁,忍傍车轮攀獭尾。已荒松菊赋归来,颇著文章申已志。少题正朔多岁时,此志会须来者知。羲皇上人乐复乐,晋室遗民悲莫悲。
闻警 其一。明代。余继登。烽火传西夏,干戈又早秋。已闻百万尽,未解九重忧。战血腥原草,笳声咽戍楼。贾生馀涕泪,独向塞垣流。
秋夜忆弟 其二。清代。陈存懋。未了向平愿,难谋阳羡田。联床曾有约,共被是何年。草色荣枯感,萍踪聚散缘。南楼闻雁唳,倚枕不成眠。
丘中有一士二首。唐代。白居易。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每选隙地居,不蹋要路行。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前缓声歌。魏晋。陆机。游仙聚灵族。高会层城阿。长风万里举。庆云郁嵯峨。宓妃兴洛浦。王韩起太华。北徵瑶台女。南要商川娥。肃肃霄驾动。翩翩翠盖罗。羽旗栖琼鸾。玉衡吐鸣和。太容挥高弦。洪崖发清歌。献酬既已周。轻举乘紫霞。揔辔扶桑枝。濯足汤谷波。清辉溢天门。垂庆惠皇家。
寄谢云安知军王端屯田。宋代。赵抃。旧邦逢朐䏰,灵地接岷峨。住岭排烟火,悬岩引薜萝。雨花疑锦濯,晴水甚蓝挼。远地之官去,孤舟走崄拖。出麾无一事,倾盖首相过。幸不愚烦外,欣承议论多。春光千骑骏,天色百城和。赏物楼新构,镌文石旋磨。为时即慷慨,得友盛吟哦。世重黄金诺,人传白雪歌。投壶倾立马,飞镝屡鸣鼍。局战犀敲玉,杯欢乱酌螺。坐来风入袂,归去月流波。我愧才疏拙,生微术揣摩。主容勤劳徕,行色觉蹉跎。匪用诗为好,离怀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