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晁说之。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有感 其二。清代。毛澄。津吏牙樯百尺竿,连云战格鸟飞难。回天无复居青琐,斫地终愁探白丸。每忆血流思吕母,独怜羹烂学刘宽。东来剩有闲身乐,水色山光未入官。
题袁学士像。宋代。王致。平生有志惜分阴,经济功夫着力深。一日高飞成远举,几回怀古作豪吟。春风频梦丹墀月,夏日长思玉馆琴。天下弦歌声已旧,化成都只在公心。
斐亭听涛次韵。清代。林菼。曾趋官阁待春潮,笑语浑疑燕蓼萧。乍听怒涛云浩浩,还看良月夜寥寥。早知沙上无寒雁,可有仙人倚洞箫。此日瀛壖成梦想,天边谁与度银桥。
持螯赏菊。清代。李稷勋。紫蟹初肥菊正开,西风花下独徘回。平生自恨无奇骨,梦里横行亦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