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晁说之。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题石室并和澹庵 其八。宋代。释慧空。衣雨调阶泉淅沥,青烟绕屋树扶疏。异时有问碧岩境,举似酬之莫道无。
寓江陵能仁僧舍二首。宋代。王炎。容膝非无地,安心即是家。焚香翻贝叶,汲水养梅花。无客同持酒,呼僧共煮茶。夜寒烧木佛,谁是老丹霞。
习池醉归图。金朝。冯璧。襄汉方屯十万兵,习池日往不曾醒。纷纷误晋皆渠辈,何独王家一宁馨。
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 其一。宋代。周麟之。赫奕三公胄,高华百笏门。义风倾里社,名德老丘园。不起东山卧,空馀北海尊。已随飞剑逝,犹记刻舟痕。
新塘观月。宋代。陆游。携酒新塘南,中夜欲忘归。贪看月满湖,不觉露湿衣。天高鹤声厉,风急萤火稀。此夕不一醉,行叹破镜飞。渔家亦喜事,未掩水际扉。皇天有公道,处处皆清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