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晁说之。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寄微之通议。宋代。韩维。十五年来自在身,晴天万里见孤云。闲中密迹常同俗,老去忠言尚爱君。一坐精神归素发,两行歌舞避红裙。早梅时节华灯夜,日伫车公共醉醺。
菩萨蛮。宋代。李弥逊。风庭瑟瑟灯明灭。碧梧枝上蝉声歇。枕冷梦魂惊。一阶寒水明。鸟飞人未起。月露清如洗。无语听残更。愁从两鬓生。
虎丘。宋代。梅询。凤池初下陟孱颜,虎寺重游启旧关。金钺传呼投钓渚,宝天辉映读书山。卧龙昔日曾三顾,辽鹤千年始一还。应为苍生须再起,草堂萝幄讵容闲。
长吟玉音金阙步虚。宋代。赵佶。始青黎元盖,金香结朱烟。飞晨总翘辔,稽首玉帝前。帝心浩以舒,锡吾太灵篇。是谓不灭道,万天秉吾权。吾行空洞中,下仙昧其渊。
妙明归山携一太湖石,因赋三绝 其一。清代。牛焘。本是蓬莱一谪仙,几年沦落太湖边。三生为有林泉约,风雨相随证佛前。
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 其四。清代。蓝鼎元。闽学追鲁邹,东宁昧如障。当为延名儒,来兹开绛帐。俾知道在迩,尊君与亲上。子孝及父慈,友恭更廉让。从兹果力行,诱掖端趋向。其次论文章,经史为酝酿。古作秦汉前,八家当醯酱。制义本儒先,理明气欲王。洗伐去皮毛,大雅是宗匠。此地文风靡,起衰亦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