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驻轩车,有轻盈、并倚内家标致。相见凤城西,吹笙去、掩抑玉人春袂。
羞红弄蕊。破妆十日轻阴里。犹是天涯,同照影零乱,一身清泪。
汉宫帘捲春明,正杨花如梦,沉香人起。浅醉酌流霞,玄都恨、还问仙娥知未。
千山万水。家园唱彻今无地。直到旗亭,啼杜宇魂返,故溪环佩。
南浦。近现代。陈方恪。柳外驻轩车,有轻盈、并倚内家标致。相见凤城西,吹笙去、掩抑玉人春袂。羞红弄蕊。破妆十日轻阴里。犹是天涯,同照影零乱,一身清泪。汉宫帘捲春明,正杨花如梦,沉香人起。浅醉酌流霞,玄都恨、还问仙娥知未。千山万水。家园唱彻今无地。直到旗亭,啼杜宇魂返,故溪环佩。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陈方恪。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湖守林子中同游道场。宋代。米芾。宝刹触南箕,林幽石磴危。云霞随履舄,魍魉避旌旗。遐寓乘新兴,深寻据古诗。洼尊勿置酒,沆瀣已盈卮。
竹色。宋代。沈说。竹色留清睡,薰风昼一帘。懒因人事少,病觉老颜添。开槛临昏镜,齐书补坠签。晚蝉声欲断,新月到溪邻。
锦岩夜月。明代。释古义。千年古洞谁开辟,造化原无斧凿痕。石上藤萝悬涧阔,林间花影拂栏干。纸窗梦觉浑生白,午夜风清不计寒。更喜高怀彭泽宰,携琴分赋碧云端。
题张粹夫万卷楼。宋代。冯时行。儒生读书不贵书,枕头阁脚醉梦余。反不若浮屠,宝贝为函金作字,海龙扶出凌空虎。君今收拾一万卷,置在高楼截云汉。想当日月出没间,玉轴牙签互璀璨。我欲牵车驾黄犊,往发缣缃焕心目。论孟久荒缘老病,请君为我删严令。
明心院。宋代。张侃。村东古兰若,门径久荒凉。鹳舞风幡小,蛩吟露叶黄。潮音随法转,茗盌怕诗忙。一片墙根石,无人为发扬。
少傅王公书来谓贞节碑制有泰山之遗不胜愧叹。明代。邵宝。吾碑敢学泰山碑,不谓溪翁谓似之。天地深恩明主诏,春秋巨笔傅臣词。石钟追动蒲牢角,风榭馨香柏树枝。山鬼自今须敛避,文星五夜照南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