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见,燕空还。曲径纹窗掩泪看。水竹翛翛风日冷。
后门閒煞钓鱼竿。
捣练子 丁卯秋日重过南屏故居有感。近现代。陈方恪。人不见,燕空还。曲径纹窗掩泪看。水竹翛翛风日冷。后门閒煞钓鱼竿。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陈方恪。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迟明。宋代。王安石。欹枕浩无情,蘧蘧独迟明。霜繁红树老,云澹素蟾清。倦鹊犹三尤,寒鸡未一鸣。故山何处所,应有晓猿惊。
寄子老 其二。宋代。王庭圭。古锦林边狮子吼,一声惊倒五溪蛮。何人来问山中景,寺在千岩万壑间。
黄逢一得请还粤同曾元鲁过宿话别 其二。明代。李孙宸。萍梗真无定,天涯又一时。词人共清夜,归客况临岐。横被情偏洽,听鸡梦屡迟。话深天渐曙,谁忍听歌骊。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六。宋代。方一夔。铜驼向京洛,千里牵双轮。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自辞秋风客,不浪五百春。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眷言返桑梓,茂陵翳荒榛。忆昔禹铸鼎,罗缕九土珍。犹嫌问轻重,推落泗水滨。况尔不任重,顽钝磨不磷。未知从此去,何时免漂沦。勿叹流落苦,渠更多阅人。
太鸿徵君别买小舟以诗见示戏答。清代。吴可驯。扁舟稳坐瘦维摩,摇膝孤吟意若何。自比襄阳泛书画,真堪笠泽狎烟波。片帆缓渡山容出,一榻凉收水气多。还有柁楼云鬓在,卧听子夜发吴歌。
同寿堂为良医许景芳作。明代。曹义。一门种德百年深,同寿堂前杏满林。花雾煖凝丹鼎润,药栏春锁碧窗阴。披云采术常携鹤,近市悬壶不计金。遥想嘉禾沾惠者,几多人共戴华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