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载觚棱梦已阑。故园休放旧盟寒。更回清思寄琅轩。
风裁不教禅悦减,忧危谁省寸心殚。忍听拥髻话悲欢。
浣溪沙 题遐庵罔极图。近现代。陈方恪。卅载觚棱梦已阑。故园休放旧盟寒。更回清思寄琅轩。风裁不教禅悦减,忧危谁省寸心殚。忍听拥髻话悲欢。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陈方恪。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黄君会景伊西上。宋代。王迈。杞梓非凡材,骐騄非凡马。朴樕不入公输门,赏骏岂无伯乐者。龙泉真宝剑,焦尾亦名琴。张华有眼识紫气,子期解听流水音。凡物时为之否泰,横宝在道众所爱。十年读书得一友,送之西征吾意快。梅花馨,雪花明,仙霞直上带云津。别君不作儿女语,万卷诗书早致身。柳绵飞,榆荚舞,软红尘中花如雨。逢君一笑上青楼,破费黄金买金缕。那时君已在瀛洲,而我正为京华游。便教后举入黄甲,早是输君此一筹。
汉历胡元各一天,并门回首意凄然。空桑露宿成三世,作客逢春又五年。
事往鱼龙空曼衍,梦回辽鹤已尘烟。不知明岁团圞月,分照离人更那边。
壬午元夜幼椿招饮成都西郊寓庐漫成四首选二 其二。近现代。常燕生。汉历胡元各一天,并门回首意凄然。空桑露宿成三世,作客逢春又五年。事往鱼龙空曼衍,梦回辽鹤已尘烟。不知明岁团圞月,分照离人更那边。
五姑。近现代。陈仁德。工者操机具,耕者守田亩。田薄稻麦稀,耕者一何苦。嗟哉吾五姑,贫居山深处。衰颜敝衣单,破壁朔风舞。今年天大旱,丘峦成赤土。缺粮少菜蔬,将何充肠肚。乡丁催款来,呵呵猛如虎。囊底探欲穿,唯唯不敢怒。入城求舅亲,相见泪如雨。百年总忧贫,不得半日富。一生辛且劳,到老仍褴褛。对之久嘘唏,怆然伤肺腑。
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 其七 桃坞。宋代。韦骧。当日桃花坞,多应效武陵。春风今寂寞,犹以旧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