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江城落叶,又砧杵、乱哀蝉。甚精爽销磨,香缯曳影,蕙帐凝烟。
还怜。新洲老去,误笼鹦几度唤婵娟。漫道逢人意绪,归来费泪鸾笺。
银蟾。低户照无眠。旧恨总难捐。怅极目征程,刀环梦断,翠袖寒添。
他年。相期素约,共名山灯火伴吟编。应是金钿愿稳,玉箫重话前缘。
木兰花慢 和青萍居士悼亡姬之作。近现代。陈方恪。听江城落叶,又砧杵、乱哀蝉。甚精爽销磨,香缯曳影,蕙帐凝烟。还怜。新洲老去,误笼鹦几度唤婵娟。漫道逢人意绪,归来费泪鸾笺。银蟾。低户照无眠。旧恨总难捐。怅极目征程,刀环梦断,翠袖寒添。他年。相期素约,共名山灯火伴吟编。应是金钿愿稳,玉箫重话前缘。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陈方恪。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蒲川歌。明代。黄衷。谁截银河一派秋,方诸灏气抱云流。粼粼臞石压空碧,蒲芽十丈骞龙虬。世人那解窥幽秘,但看珠露凝深翠。乾坤澒洞割根荄,日月精华养神异。新裔夭夭淮水光,香须寒荚饱灵芳。泰山谷口百万户,寸匕入骨捐痍伤。川上悠悠十二年,一年一节青铜坚。天交鬼物递呵护,金光之草羞廉纤。生色盈盈照紫薇,我今亲见开花时。症瘕九土向流涕,愿乞刀圭付尔为。
题午君丈画江渎池庐图。清代。顾印愚。三曲明塘十亩莲,浮家不费买山钱。故人若问家何处,画里如今住十年。
送别。宋代。沈与求。老觉交情重,贫知世路高。相看心已折,此别梦应劳。未用脂长毂,须听咏大刀。平生故人意,能费几绨袍。
秋雨三首 其一。明代。顾清。江头雨深泥没膝,闭门十日气欲塞。黄茅断岸景色异,正昼狐狸啸丛棘。骑牛小儿誇惯熟,疾走鸣鞭叩牛角。幽人拄颊楼上坐,欲拔青蛇抉云破。
无题。清代。徐仲山。丝竹何妨托素心,高山流水寄知音。桥因通过方题柱,花为亲探便入林。文字有灵能赤绿,诗书无劫可浮沉。春风解释虞翻恨,始信名山酝酿深。
入山杂咏二十首 其五。明代。释函可。横路枯松挂古藤,几年踏雪到来曾。偶看虎迹间人迹,知是长眉赤脚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