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西院。弄语闲莺燕。已是闻声情不浅。况道恁时相见。
尊前别有风流。三生同梦扬州。剪取吴淞江水,输他一段凝眸。
清平乐。近现代。陈方恪。枣花西院。弄语闲莺燕。已是闻声情不浅。况道恁时相见。尊前别有风流。三生同梦扬州。剪取吴淞江水,输他一段凝眸。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陈方恪。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与王世赏重游朝天宫是日病卧待诸公不至。明代。李东阳。石径苔深步屧空,菊花开遍去年丛。重游误落秋风后,旧事都消夜雨中。已觉地偏非世界,却怜身病是樊笼。诸公只隔瀛洲路,未遣丹丘鹤梦通。
读汉老弟中秋前一夕之诗似太凄切辄次韵勉释。宋代。虞俦。秋与诗人着意清,不平宁作候虫鸣。间愁有底能千斛,久雨终当快一晴。富贵时来何足道,英雄天亦不徒生。来宵径就姮娥约,丹桂当年种已成。
门前山可久长看。留住白云难。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阑干。
旧家三径竹千竿。苍雪拂衣寒。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风入松(赠蒋道录溪山堂)。宋代。张炎。门前山可久长看。留住白云难。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阑干。旧家三径竹千竿。苍雪拂衣寒。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哭胡民望 其二。宋代。谢逸。翻手成文同舍惊,长安日饭五侯鲭。只因太史多饶舌,曼倩方知是岁星。